|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文化 > 彰显民族张力的砍牛礼祭

彰显民族张力的砍牛礼祭

关键词:富川砍牛,富川民族,盘王节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富川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gxfc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938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一层层红枫如血,渲染着四周的山峦;一重重头帕如霞,簇拥着垌中的古庙。五彩的盛装瑶服,凄妙的八音器乐;威仪的道巫师公,虔诚的瑶家长老;彪悍的砍牛刀手,柔美的福告瑶女;艳丽的红罗花帐,肃穆的盘王祭坛;在刺目的阳光下炫耀出妙曼的七彩,将瑶家的还愿祭礼渲染得美轮美奂,旷古幽远。
         平地瑶砍牛祭祀,披上一种神秘的色彩,戴着一圈玄幻的光环,将族人们的心灵升华到另一个境界。兴奋热烈的族人似乎看见,黑暗中躲藏隐身的邪恶与灾难被一点点击溃,消失无痕;充盈的丰收和幸福将永驻族群。
         在那牛头砍下的一瞬,天的呼吸和地的心跳融为一体。族人千年崇拜之情为之点燃,观者震撼之心为之惊骇。祭火升起,青烟相伴,直上云霄,搭建起天与地、神与人、洪荒时代与现代文明的信息平台。
          从远古而来,又回归远古;从崇拜而来,又回归崇拜。
          砍牛祭祖,一个古老民族的原生图腾;
          砍牛祭祖,一个游耕民族的寻根守望。
          ——这就是我,一个平地瑶后裔对家乡砍牛祭祀的永恒记忆!
         我的故乡在桂湘边境湖源岭下一个偏僻的平地瑶山寨。湖源岭是桂东、湘南海拔最高的山岭之一,其山脉倒水为界,水往北流到潇水进入湘江;往南流则注入富江贺江,属珠江水系。这里既是珠江的源头,也是湘江的源头。湖源岭方圆几十里分属湘桂的村寨几乎都是平地瑶。
         平地瑶是盘瑶的一个大支系,散居在湘桂边界的江华、江永、富川、恭城等县,至今已发展到四十多万人。宋元时期,他们在湘桂粤边界聚集,过着刀耕火种的过山瑶生活;明清两代,这一地区的部分瑶族经过文化整合,形成新的支系——平地瑶(也称民瑶)。平地瑶因长期与汉族接触,受汉文化影响较深,其文化发展亦较快,故史籍又称其为“熟瑶”、“良瑶”。平地瑶系列“虽失去了本民族语言,但依然保留某些民族传统的习俗,如瑶族的姓氏、瑶族的耕种习惯及传统文化等,与瑶族认同心理强烈”。平地瑶传承着过盘王节、“还盘王愿”和唱山歌、跳长鼓舞的瑶家习俗。
          盘瑶祭盘王,有着悠久的历史。盘王(即盘瓠)是盘瑶公认的始祖,盘瑶对始祖盘王的崇拜甚笃,平地瑶把盘王称之为“人王”。古时瑶人祭奠盘王时为了娱祖娱神、福佑族群,曾用瑶族少女敬献盘王。每年到盘王节的时候,精选寨子里最好的幼女,将其杀之以祭祀盘王,情景就与小学课文中的《河伯娶亲》相似。后来又改成用敌人的首级祭奠。明邝露在《赤雅》中写道:“瑶族拳客、种族繁衍,时节祭之。刘禹锡诗‘时节祭盘瓠’是也。其乐五合、其旗五方、其衣五采,是为‘五参’,男左女右,铙、鼓、胡芦笙、忽雷、响瓠、云阳,祭毕合乐。男女跳舞,击云阳以为节,以定婚媾。例具大木槽、扣糟群号。先献人头一枚,名吴将军首级。予观祭时,以桄榔面为之,时无罪人故耳。”由此可见,祭祀盘瓠,从祭献吴将军首级开始,以后便砍罪犯的头为祭。时无罪人,便以桄榔面做成个人头的样子来祭祀盘王,以后才发展到砍牛祭祀盘王的。
           为什么要用砍牛来祭祀呢?瑶家认为牛在畜牲中属大命,即和人一样都是在母体中怀孕了九个月才出世的,而且每胎绝大多数只生一头,不像猪每年多胎、每胎生多头,所以牛是比较高等的畜牲,用牛做牺牲祭礼则更表现对祖先的敬重。砍牛是作为对死者的最高礼祭,具有祭祖还愿、求神赐福、祝愿本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之意。
  因此,“砍牛祭祖还愿”成为平地瑶独特的民间宗教祭祀活动。
  瑶族砍牛祭盘王,有着其特定的内容和程式。在盘王节到来之前的一个月,村寨家族各头人便在盘王庙中以抽签和抓阄的形式选出庙会理事、磨刀人、砍牛手和应砍的牛,同时议定主祭的师公、祀奉的盘王女、歌师歌娘、芦笙长鼓队等。
         瑶胞都以把自养的水牯牛奉祭给盘王为荣。一般由庙会理事和主祭师公选定长得彪悍健硕而又威武雄壮的水牯牛,作价买回来由庙会理事饲养。砍牛的刀手大都由村寨家族中勇猛强悍且有德才的青壮年汉子担任。选定的牛,要精心喂养不能使其落膘,砍前七天不准役用,不许交配;选定的砍牛手,得戒斋七日,戒斋日不得酗酒,严禁行房事。否则,“还愿”是不灵验的。这也反映了瑶家对自己始祖盘王崇拜至深的虔诚。
       砍牛还愿祭盘王的头天即农历十月十五日要抬红(盘王)、白(如来佛)、黑(张天师)即祖、佛、道三尊神像到各村出游,师公队和芦笙长鼓队拥簇着神像伴歌伴舞,每到一个村寨,该村都要调龙舞狮迎神接福,村民也要摆祭品奉神。周边所有的村寨都游过一遍之后,人们才将神像放回庙中,为明日的砍牛仪式作最后的准备。
       第二天即十月十六日是瑶族传统节庆盘王节,平地瑶俗称为“跳盘王”、“踏歌堂”、“祭人王”等,实际上是为感恩始祖,祈佑平安而举行大型还愿祭典。一大早就要开展系列的程序化预热活动,如师公布道请神、安神、定神位,牵牛手将牛牵到指定位置,少男少女跳着芦笙长鼓舞喂牛娱牛,歌师歌娘用瑶语高唱砍牛歌,追念着先辈祖宗的功德及子孙的缅怀之情等等。
         砍牛是祭祀活动的高潮。近午之时,砍牛仪式开始。先由庙会理事宣布砍牛祭盘王的活动有关事项,宣布仪式开始。师公便踏罡步念手诀,命牵牛手将牛拴定在木杆上,不能让它再转动。放好装牛血的大木盆和纸钱,师公便立即上前对牛高声颂唱砍牛还愿歌。称赞牛吃苦耐劳的功绩,颂扬始祖盘王的恩德,祈祷盘王福佑族人才两旺、平安吉祥。
          师公颂毕,高声宣示一个神号。神号声中,一瑶族长老手捧雪亮的砍刀绕场一周,向参加祭悼活动的众人鞠躬致辞谢,再向牺牲鞠躬致歉,然后庄重将刀授予砍牛手。到了这时,三个砍牛手光着左膀,斜系红披风,手持大砍刀,精神抖擞地上场来拜牛,连拜三拜。三个圣洁俊美的瑶家少女各用托盘托着一碗酒上来,师公取了碗各吸了一口向三个砍牛手锋利的刀口喷酒。师公喷罢酒,场地上立即呼哨声四起,全场沸腾。
        只见砍牛手虔诚地一运气,天崩地裂般一声猛吼,手起刀落,牛颈上立刻裂开一道一尺多长血盆大口,鲜血喷涌而出,在阳光下闪耀着疹人的红光。惊牛垂死抗争,三个砍牛手轮番上阵,每人尽力一刀,砍向牛颈,砍罢就走,不得回头,动作勇猛、刚劲、粗犷、彪悍。
        牛砍杀后,砍牛手一刀将牛头砍下,侍奉者用祭盘接住牛头。将牛头与早就准备好的羊头、猪头一起配成牲礼祭奠盘王。震撼山谷的长鼓敲起来了,众人跪叩盘王,顶礼膜拜。焚香烧烛,鞭炮齐鸣,鼓乐喧天。瑶胞们呼喊着、高唱着,人们用竹筒喝着牛血酒,敬酒的,自饮的,互灌的,尽情狂欢。气氛激昂,情景豪放,气场狂热,气势恢弘……
        面对如此血腥、刺激、壮观的场面,面对一头头倒下的牯牛,我们能隐约感觉砍牛祭祖所深藏的意义。一个民族,如此虔诚地敬仰自己的祖先,以此等厚重的祭祀活动传承文化,不禁使人顿生敬意。砍牛祭祖,成为一个民族对传统信仰永久的守望和坚持;砍牛祭祖,成为盘瓠子孙不畏艰难险阻,果敢豪爽笑对生活的民风传承。砍牛祭祖,像一道深度的历史印痕,永远镌刻在瑶裔们的记忆深处。其中的民族情结,是外族人很难体会到的。
         在富川工作时,曾多次带领导、专家学者或友人观看瑶族砍牛祭礼,他们大都难以接受这一风俗,认为场面血腥恐怖,看起来心惊肉跳的,过于残忍。甚至有人建议政府干预取缔砍牛祭祀。我只好一次次不厌其烦地向他们讲述瑶族的历史,讲述盘王祭祀的由来,讲述砍牛祭祀的深层审美价值……
        瑶族是一个不断迁徙的游耕民族,数千年来被迫生活在崇山峻岭间。为了生存,他们当然要跟天地大自然搏斗;但更艰苦的是为了生存,他们还要付出十倍的努力与代价,跟各个时期的统治者的民族歧视和阶级压迫讨伐作殊死的战争搏斗。瑶族发展的历史,几乎可以说是一部战争史。他们所经历过的各个历史时期,战争对手都是比自己不知要强大多少倍的统治者,而他们自身无论人口、经济、政治以至文化实力,都全面处在绝对弱势的状态下,虽然常常吃败仗,死了不少人,但却前仆后继奇迹般地让民族存活下来,在残酷的战争中和弱势状态下没有被消灭、没有被同化,顽强地保存住自己的民族特性,并逐步一次又一次地恢复和发展自己,屹立于中华民族之林。瑶族也因此被誉为“东方吉普赛人”。
         数千年来,民族得以生存,族群得以凝聚,传统得以传承,文化得以弘扬,当然得靠一种载体,“祭祖还愿”就是瑶家举族认同、薪火相传的最好载体。
         因此,那过山的瑶歌,是这个民族最深沉的幽咽长吟;那圣洁的长鼓,是这个民族亘古永恒的铮铮脊骨;那用黑铁般躯体扭连的瑶舞,是这个民族赖以生存的山峦起伏;那彪悍的砍牛祭祖,是这个民族宣泄心中块垒、彰显生命张力的最强音符。
         是的,只有深刻体会到这个世代行走在山路上的民族,内心所累积的那山一般的孤独之苦,你才能让自己漠然的心柔软、敏感起来,才能和这个古老民族的心灵发生深深的共鸣和碰撞。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18070670551 传真: 邮箱:fanyou#189.cn
地址:广西富川县电商园202 邮编:542700
Copyright © 2004-2024 富川合逸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id":"10"}'>